当前位置:主页 > 新闻中心 > 地方动态 >

黄石:阳新县“结对帮扶”模式走出矿山治本攻坚新路径

发布时间:2025-09-24 17:29 来源:黄石市应急管理局 点击次数:

 

黄石:阳新县“结对帮扶”模式走出矿山治本攻坚新路径

  

9月18日,初秋时分的黄石市阳新县白沙镇满目翠间跃动着“安全红”在枫树下铜矿的巷道里,技术负责人王金华正带着工人们调试着新安装的AI智能监控摄像头。这个曾经因经营管理混乱、资金投入不足而“掉队”的非煤矿山企业,如今正焕发着新的生机。而这种改变,正源于白沙镇政府独创的“安全结对”模式带来的蜕变。

破题:结对帮扶筑安全同盟

“过去企业间是‘各扫门前雪’,现在成了互帮互助的‘安全盟友’。”白沙镇经发办负责人朱涛指着手中的《非煤矿山企业互助帮扶指导工作方案》说。8月22日,随着白沙镇首份《结对帮扶协议》签署该镇已开工的6家非煤矿山企业正式开启信息互通、指导互派、经验互学、人员互挂的深度合作

作为第一批试点的两家企业,鑫华矿业安全矿长直接进驻枫树下铜矿指导,不仅解决了枫树下铜矿井下巷道支护的技术难题,更将数字化智能预警系统移植过来,让老矿山第一次用上了“安全大脑”。朱涛介绍结对帮扶的企业通过每月互访、季度轮训、安全矿长及管理人员挂职锻炼等创新举措,逐渐被动应付检查转向了“主动互学互鉴

这种“结对子”的智慧,体现在每个细节里。挂职人员与兄弟企业员工同吃同下井,不是走马观花,而是深入到每一个生产环节。鑫华矿业安全总监邓海风说:“我们不仅教技术,更教制度。将好的经营管理经验分享给枫树下铜矿提升他们的现场管理能力。现在枫树下铜矿的‘班前会’安全交底模式,成了全镇的样板。

这种创新不是偶然。2020年起,白沙镇就引入第三方服务机构强化对矿山企业的培训检查,更关键的是让企业成为安全主体。在今年7月2日白沙镇开始启动非煤矿山企业互助帮扶工作以来,枫树下铜矿经营权和管理权分工不清、安全资金投入不够等问题得到明显改善。

枫树下铜矿技术负责人王金华的感触很深:“现在企业优化了管理团队领导说‘不计成本,一切以工人安全为主’。”如今,枫树下矿区已实现5G信号全覆盖,AI摄像头能自动识别未戴安全帽、违规操作等行为,隐患自查能力显著提升,实现安全与发展同频共振为智慧矿山建设打下基础。

筑基:科技赋能织就矿山安全网

白沙镇牛头山铜矿废弃矿井洞口,太阳能板在阳光下泛着蓝光,4G信号灯规律闪烁。这个昔日需要镇村干部徒步巡查的隐患,如今已装上智慧眼”,通过太阳能供电+4G传输技术,24小时监控画面直连阳新县应急指挥中心。

这是白沙镇物理封堵+智能监控双保险策略的缩影。全镇11处废弃矿井全部安装此类设备,配合镇组三级巡查机制,至少每半月开展一次的人工+科技巡查已实现全覆盖。此外,白沙镇还创新设置了“全民监督”的举报奖励机制,周边村民发现隐患可随时拍照电话举报,经核实后可获得资金奖励。此举不仅解决了传统巡查人少事多、覆盖不足的痛点,更通过智能预警功能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,成为全市废弃矿井监管的科技样板

这种转变背后,是白沙镇对矿山企业安全生产规律的深刻把握。白沙镇镇长刘涛算了一笔账:全镇80%的GDP来自矿山企业,但安全才是最大的效益。企业间通过互查互促以科技赋能强化安全监管,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,更守住了安全底线。

行政检查频次减少了,企业却更自觉了数据显示,7月2日白沙镇非煤矿山企业结对帮扶举措实施以来,不仅推动企业隐患整改率达到了98.7%,更让全镇非煤矿山安全投入同比增长30%,员工安全培训覆盖率达100%,形成“比学赶超”的安全管理新生态。鑫华矿业枫树下铜矿互助帮扶试点结束后,白沙镇大林山矿业、吴四房矿业等4家企业将开展结对帮扶在全镇进行推广。

白沙镇这种政府引导、企业主责、科技赋能的模式为全市矿山企业安全生产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经验。黄石市应急管理局非煤矿山科相关负责人评价道,这不是简单的经验分享,而是安全生产和经营管理理念的革新

站在枫树下铜矿的井口,望着井然有序的巷道和闪烁的监控屏幕,工人们真切感受到安全不是“管”出来的,而是“建”出来的。从要我安全到“我要安全”,从各自为战安全共同体”,这场发生在白沙镇大山深处的安全变革,不仅守住了企业的生命线,更出了一条新时代矿山安全治理的白沙样本”。

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湖北局 版权所有 地址: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武珞路360号湖北应急管理厅大楼 电话:027-87307502 邮编:430064
鄂ICP备13017754号 |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918号 | 政府网站标识码:bm34000003 | 网站地图